校友风采

当前位置: 首页» 校友风采

校友老乡镜子

发布日期:2021-07-14 19:03:57  

作者:石跃强

 

离开母校三十多年了。在众多校友中,见面最多的自然是同一地方的老乡校友了。在八十年代中期,南阳农校的灵宝老乡是当年很有影响力的存在,在我上学的三年中,上下几届的灵宝老乡有三十余位,我们86届的就有十位。毕业之后天各一方,为生活所奔忙,有十几位同学回到了家乡灵宝。其中,与同在政府机关上班的王福寅同学来往较多,因我们二人上班距离较近,又有共同的文学爱好,自然交往更密切些。

福寅的网名叫镜子,瘦高个,长方脸,有点黑,面似不拘言笑,实则风趣幽默。最引人注目的是他那油光可鉴的额头,毫不掩饰地闪耀着聪明绝顶的智慧光芒。他在一篇文章《又遭蚊扰》中调侃自己:“刚睡安稳,忽听得如红尾巴飞机俯冲的嗡嗡声直扑脑门而来,可它忘了,咱这脑门漆明发亮带宝色,它不穿鞋套,不戴手套,还不拄拐拐,那是绝对站不住脚的。不出所料,这主碰上脑门,无声跌落,又嗡嗡飞离。好像在说:妈呀,太滑了,怎么都站不稳!要不是滑落时飞得及时,还不跌个粉身碎骨?太悬了!”

在灵宝的文学圈子里,镜子是一只出了名的“啄木鸟”。他文笔好,素质高,很多文学平台经常看到他的文章,也时常看到他对文友作品的点评,就像森林里的这位长尾巴医生,找毛病一针见血,治顽疾入木三分。又恰如他的网名镜子,一尘不染,明察秋毫,很多文友精心雕琢的作品,也难逃他的火眼金睛,一眼就能看出哪里有错别字,哪里标点用错了,哪里逻辑上有问题,一些已经出版的书籍,包括金城灵宝等报刊杂志,也常常被他挑出瑕疵。

镜子知识渊博,文字功底深厚,早在三十多年前就显露了文学方面的才华。记得南阳农校毕业那年,灵宝上下几届老乡在卧龙岗武侯祠前合影留念,合影照上一副对联“畴昔同窗一二载,兄弟姐妹情深意长;来年共谋千万秋,同事朋友互携相提”就出自他的手笔,那时不谙文学是啥滋味的我,望着千古人龙牌匾下“定三分烧博望出祁山大名不朽,气周瑜屏司马擒孟获古今流传”名人写的长联,又念着刚洗出的合影照上自家同学的自拟长联,二者交相辉映,佩服得五体投地。镜子很早就进了母校的学生会,参与组织学校运动会和社会实践活动,以及学生的日常管理,得到了充分的历练,大学毕业时,主管学生分配的灵宝县劳动人事局,一眼相中了写得一手漂亮钢笔字的他,近水楼台先得月,就把他截胡了,我们几个费尽周折找不到合适单位的老乡同学,羡慕得只有流口水的份。

镜子的老家在灵宝市的豫灵镇杨家村,是古代长安与洛阳之间的必经要地,北邻风陵渡,西接古潼关,真正鸡鸣听三省的地方。全村五千多口人,村北黄河水波涛滚滚,村南牛头原耸立如屏,东汉时与孔夫子齐名的关西夫子杨震,教书育人的“三鳝书堂”就在杨家村。杨震自幼好学,明经博览,学富五车,拒仕十年求隐野,为官五秩入朝纲,当东莱太守时因半夜辞金成就了“四知先生”的廉洁美名。十多年前,世界华人界驰名的董童杨恳亲大会,就曾在杨家村举办过(弘农杨氏的发源地)。深厚的文化渊源,古朴的乡约民风,必然地熏陶过我的这位学友。镜子的很多文章都写的是家乡的山山水水、家乡的古今变迁、家乡的风土人情:村前的牛头塬,村中的小池塘,村西的小学校,村北的黄河岸,村东的干渠和铁路,童年割草的嬉戏,塬上耕种的艰辛,故乡的一草一木,浓浓的故乡情,已经深深融入了他文章的字里行间。他那篇著名的散文《静静的牛头塬》溯古论今,人文地理,风俗民情,无所不包,发表后风靡一时,点击量数十万,在豫陕晋文学爱好者中反响强烈。九七年夏,灵宝作家协会组织会员去豫灵镇太张村采风,车行至双桥村边停下在等候后面掉队的车辆,同行的知行先生杨少桓右手一指:快看啊,西面就是镜子的牛头塬!结果所有车上的作家们呼啦啦全都下了车,驻足观看,可见镜子那篇文章的影响力!

镜子是地地道道的农家子弟,八十年代初乡村能考上大学的凤毛麟角,他是当年家族里唯一的大学生,乡邻眼中的文曲星。刚毕业时,镜子家远离县城,孤身一人在城里打拼,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,出身名门、城里长大的白家姑娘绣球砸中了他,于是收获了甜蜜的爱情,当时结婚的新房就是黄河路灵宝县政府四楼他的单身宿舍,条件虽然简陋,依然很温馨,同学们嬉闹新房,送去了浓浓的祝福。

福寅为人谦和,热心助人,谁有劳动政策不懂的去咨询他,来者不拒,耐心解释,谁要办理社保养老什么的去找他,也是跑前跑后尽力帮忙,多年来积累了广泛的人脉,在同学圈中颇有威望,前后几届的同学会一致推举他为秘书长,同学谁家婚丧嫁娶、谁家老人过大寿、谁家乔迁添子等等,都是他在热心地张罗,电话一一告知。几年前因为工作调动去渑池,镜子怕耽误了同学们的大事,特意推荐我接替他担任同学会的联络服务工作,他给我提供了详尽的同学通讯录,并再三给我交代如何联系同学,如何处理一些棘手事情。我虽然也在政府部门上班,但每次都是接到通知被动参与,主动与同学联系的并不多,自我感觉与镜子的人缘和人脉差得远了,所以接手之初,常常是手忙脚乱捉襟见肘,情急之下还得打电话向远在渑池的镜子求救。几年之后镜子衣锦还乡,升任劳动人事局所属劳动就业局领导职务,见面机会更多了,我如释重负地把服务同学的担子又物归原主。镜子虽然升职了,却丝毫没有半点架子,仍然毫无怨言地继续为同学们联络服务。

镜子文学创作的体裁很广泛,诗词、楹联、散文、杂感、小说等等,样样全把式,写作的提材更是丰富多样,平时别人眼里微不足道的小事,工作中毫不起眼的杂事,家庭锅碗瓢盆的琐碎事,都是他创作的好素材,就像一位手艺高超的工艺大师,随地拾来的石子被他打磨成光亮的珍珠,又用文学的丝线,串成一串串精美的项链。镜子思维锐敏活跃,文风诙谐老辣,没有花里胡哨故弄虚玄的语言,就像牛头塬上风尘仆仆的庄稼汉,乡俗俚语张口就来,朴实无华满接地气,工作琐事生活末节,在他的笔下被描写得是那样的有滋有味。读镜子的文章,记述事情如临其境,刻画人物栩栩如生,阐析道理力透纸背。写杂感是镜子最擅长的拿手好戏,目光独到,慧眼识珠,常常能从尘土中发现生活的闪光点,每以XXX小事说开去,以小见大,抽茧剥丝,引经据典,溯本清源,夹叙夹议,收放自如,每每从生活中的小事,悟出令人深思的大道理。以镜子的美文《午睡蚊扰》为例,笔法细腻,联想丰富,由驱蚊而感慨,古孝道之有孛人伦;由手起蚊落,进而联想社会似蚊之人的可恨可悲,以蚊喻世,看似漫不经心 ,实则苦口婆心,使人深受教益,掩卷沉思,回味无穷。镜子的小说人物虽然是虚构的,却都能在身边生活中找到原型,每每品读,或莞尔一笑,或忍俊不禁,以至于常在文章结尾声明,文中人物纯属虚构,如有雷同纯属巧合,切勿对号入座。前不久读过镜子的小说《戒烟》,刻画了某机关一个烟不离手、嗜烟如命的瘾君子苟科长,家人三番五次劝其戒烟,全然当做耳旁风,得重病住了院都成黑肺了,还是不听医生劝告,竟然说戒烟是要他的命,先断气再断烟吧。然而一场干部大调整,却一下子戒掉了三十多年咋也戒不掉的烟瘾,讽刺了社会上的一种不良风气,针砭时弊,耐人寻味。

镜子的文章写得好,也很热心文学公益事业,在做好本职工作之余,还兼任几家文学平台的编审。九七年年底,《灵宝原创》平台组织了一次全国范围的大型楹联征集活动,镜子受赵卫星群主之邀担任活动的主策划,我也有幸参与其中,从参赛稿件的初选到复选,都付出了很大的心血,为了真正筛选出高质量又不负众望的参赛佳作,我们登门拜访了有“河南楹联十老”盛誉的张志玉老先生虚心求教,请他出山担任顾问,使得大赛取得了圆满成功,《灵宝原创》也因主办该项赛事而声名鹤起,影响力日增。镜子也时刻不忘对初入门文学青年的倾力扶持,凡有初学者拿着习作请教,他都会耐心地点评,指出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,并将自己的一些创作心得倾囊相授,深受文友们的拥戴。

古人云:以铜为镜,可以正衣冠;以史为镜,可以知兴替;以人为镜,可以明得失。唐太宗以铮臣魏征为镜子,招贤纳谏,励精图治,开创了大唐“贞观之治”盛世;开国领袖毛泽东建国之初告诫全党,要存进京赶考之敬畏心,以李自成为镜子,戒骄戒躁,勤俭建国,筑牢了新生共和国的根基。习近平总书记教育干部,要以“照镜子、正衣冠、洗洗澡、治治病”总要求,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,使得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”深得民心。常常照镜子,一日三省身,找污点,端品行,修德为,才能不断地自我净化、自我完善、自我革新、自我提高。镜子福寅,人如其号,在照亮自我、提升自身境界的同时,也照亮着身边的朋友,近朱者赤,近兰者香。愿老校友这面镜子越擦越亮,常用常新,伴随文友们一路前行!


版权所有: ufc赌注网站  雪枫校区:南阳市雪枫路与北京路交叉口  邮编:473000

豫公网安备 41130302000030号